
15
4月
论发展道路抉择之《降级论》 适合所有有志之人
在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上,在进退之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该如何选择?《降级论》给人一种智慧的选择,所谓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进退,能伸能屈,实乃人生的大智慧。废话不多说,请看《降级论》正文:
文/meditic
几乎一年没有写博客了,说没时间那是借口,唯一的原因是,年纪越大越发觉自己肤浅。有些想法还没提笔,就发现很幼稚,就不敢发出来贻笑大方了。这次先给大家说个小故事:
从前有三个屌丝,聚在一起做网络,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砸锅卖铁,通宵达旦,除了卖肾啥都做了。3年后终于做到了五百万用户,对于年轻人来说,能把五百万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已经是很牛逼轰轰的事了。不过用户越多,成本越高,每年服务器、带宽租金、房租水电、广告运营等成本,已经达到了十七八万,屌丝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终极问题:如何盈利?
屌丝们定了三盘沙县水饺,围着一箱子的冰啤酒开始计算:按照最近一月的登陆情况来看,四百万个账号已经不活跃了,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只有一百万人,如果开通 xx 功能,收点高级会员费,让其中 1% 的人升级为高级会员,每年付 30 块钱年费,那么每年收入就是 100 万 x 1% x 30 元 = 30 万元!不错嘛, 扣除十七八万的运营成本,还剩毛利润 12 万,每个屌丝年底能分到 4 万大洋,如果按照打工者的算法,这三个人每人月薪 3333 元,木有奖金,木有津贴、木有任何福利,上班还得带自家的电脑。
尽管如此,屌丝们还是激动得咬了一口水饺:感谢苍天!我们终于要盈利啦!!!那一夜,人们看到三个发疯的屌丝在屋顶翩翩起舞。
韩寒说,中国人民是最有忍耐力的族群,一点好处就感激涕零。他一定不知道,IT 创业界里的屌丝,才是这群傻逼中的战斗机。他们可以平静地忍受每年都持续亏钱,而且还能信心十足的对所有人说公司的状态非常好,如果有一天居然收支平衡了,他们会激动的趁夜难眠,比北朝鲜倒掉还开心。
本文开头的三个屌丝,其实是非常幸运的,至少能做到月薪 3333 元。大部分的屌丝在第一年做到几万用户的时候就会挂掉,原因众多,最主要要的是意志太弱,受不了最初的寂寞;意志稍微坚强点的会在第二年第三年慢慢挂掉,原因主要是资金断裂、团队分裂;能成功熬到第四年还没饿死、还没被口水淹死、还没被肠胃病颈椎病腰肌劳损折磨死的,甚至员工不减反增的,基本上属于神仙级别了。
我为什么要说三个屌丝的故事呢。首先是因为这是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其次是因为感到可惜,IT 界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无比高级的职业,聚集着全球最聪明、最富有的人类精英。以 IT 创业界的青年们的智商,他们可以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包括改造银行到制造汽车到发射航天飞机 。结果这帮人却整天在蓬头垢面得为 3k 的月薪而挣扎,太悲催了。
为什么用悲催这个词? 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在山沟沟里,一辈子都没机会去见什么好东西,这不叫悲催,这只叫苦难;而如果一个人生出来有一个奇怪的特异功能:皮肤出来的汗水会凝结成昂贵的水晶,本来只靠出汗就能赚钱,结果这傻逼居然觉得出汗这个行为太低级,做手术把自己的汗腺全给切了,而且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做了什么傻事,这才叫真的悲催。
我们 IT 界中的很多人,生下来就是有这个出汗成水晶的特异功能的,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这群人能混入牛逼的大学,整天打网游还能写出像样的毕业论文, 拿到学位,进外企,考 CPA,做咨询、做证券分析,研究高分子材料,做电子商务,做云计算。。。一级一级的上升,直到有一天,发现身边的人里,已经没有一个不是 CPA,不是咨询师,不是高级研究员了,身边的人全是业界精英,个个都超级强悍。在这个所谓的高级圈子里,自己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只不过是 just another analyst 而已。在高级圈子里拼的头破血流,最后也只能混到给台湾人整理数据而已。莫然回首,发现当年的血气方刚、年少时的无限梦想,进化成了一身肥胖的赘肉。这个时候,有个旁观者说:“升级到头了,该降级了”
当一个社会疯狂鼓吹快节奏的时候,一定需要有人来宣扬慢生活;当全社会跟打了鸡血似的吹捧升级的时候,一定需要有人来说说降级论。
IT 青年们喜欢打游戏,喜欢升级。他们的人生也和游戏一样,沉醉于不停的升级中,不仅喜欢升级自己手上的技术,把 MySQL 改成 MongoDB,把 Apache 升级为 Nginx,在 Mac 上装 Ubuntu,Ubuntu 里再装个虚拟机去跑 Mac OS。。。IT 青年们也喜欢升级自己的人生,从程序员升级到项目经理,再升级到技术总监或产品总监,再升级到合伙人。。。
在不断追求升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很大事实是:当一个人从 A 刚升级到 A+ 级的时候,其实这个人的能力层级依然只是A的层级,还未胜任 A+ 的层级,他必须要到 A+ 的后期,才可以胜任A+。就好像一个高中生,高考完之后,虽然理论上已经属于大学生了,但是他的实际能力依然只是高三毕业的水平,除非他全部 pass 了大一的期末考试。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身份和称谓,都是在描述“未来的自己”,而不是现在的自己。当你从销售员升级为销售经理的时候,你自我感觉很好:“我现在是销售经理了”,但是这个时候 ,你并未通过公司对你作为销售经理这一年的工作成果的考核,你只是一个“未来可能是合格的销售经理”的前身。如果年终考核你失败了,那么这一年最准确的描述是:一个销售员,占了整整一年销售经理的位子,最后失败了。而且这一年一定会过的很累,因为通过考核的其他销售经理,才是真正胜任这个层级的人,跟一帮真正属于这个圈子的人厮杀,就好像拳击馆里当陪练的小角色,去和泰森比了一年的武,怎么可能不累呢?
当我 2007 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就是那个拳击馆里陪练的小角色,我被迫去跟全国各地的泰森比拼,结果累的半死。后来我开始反思最初的目标,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上挂一个“拳击高手”的招牌,被那么多泰森追着打? 我把这块招牌卸了,找个完全没练武的人去比拼,不是更容易赢么?于是果断照做,去找了一个没人懂拳击的小乡村,做了纯英文的 Tucia.com ,只做国外的业务。在那个地方,作为一个知名武馆的拳击小陪练,我成了村子里拳击技术最高超的人,受人仰慕,还开武馆教人拳击,活的非常滋润,而且在教人拳击的过程中,自己的拳术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拳法,我虽然进不了泰森们的大圈子,但他们也进不了我的小圈子。
关于圈子,有一个很赤裸裸的现实:不会是你进入圈子,只能是圈子进入你。很多人会四处找关系,“帮我介绍给 xxx 吧,我想进入你们的圈子”,这样的人是永远进不去这个圈子的,因为圈子的天性是,永远追求更高一个层级的人。而我们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在以低一级的属性,占着更高一级的位子,徘徊在更高一级的圈子边缘,与更高一级的人竞争,幻想着自己可以升级到那个圈子里去。也许永远进不去,悲催的努力一辈子;也许运气好,某一天真的进入这个圈子了,但那个时候又会有下一个目标,希望进入更高级的圈子,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斗。永远的追求升级,永远的累。
有没有想过降级呢?
如果一个来自微软的高级工程师,辞职去一个养猪场做开放平台经理,那么他的到来不仅会让养猪圈感到无比荣幸,更是意味着,利用他在 IT 界训练出来的高效工作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他可以掀起一场养猪行业的革命,使得 20 年后才会出现的人性、高效、开放、协作、健康的养殖方式提前到达。在这场革命中,他会活的非常有价值。这种价值,在原先的圈子里,是完全体验不到的,因为他此前的所有工作,只是在满身疮痍的 Windows 系统上不停的打补丁,无论打多少都逃不开产品衰落、被人鄙视的命运。
很多人的命运,都像是上面那个微软工程师。只需要降级,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也能获得更大的满足。那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死死抱着那个所谓的“高级职业”不放呢?
去年我曾犯贱去趟了移动互联网的浑水,做了个手机 app,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很高级,但很快,铺天盖地的竞争对手就出现了,我又发现自己陷入了 2007 年一样的场景:作为一个小小陪练,我他妈的又被一帮泰森们给围住了。当泰森中的战斗机 —— 微信,变得无比牛逼之后,我就知道,战胜这群泰森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我再次投靠了“降级论”,把自己从牛逼哄哄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降级到了一个被人不齿的低级项目:Tucia Baby。
这个项目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我们基本上是按照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去做的,除了拍摄需要来店里以外,其他一切,包括营销、预约、客服、后期、选片、取片、客户关系等,所有环节都放在网络上,尤其是微博(@tuciababy 官网)。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脑残的果粉,我按照 iPhone 的做工去要求每一张作品,必须达到我们能力可以做到的最好水准,不计成本的最好水准,才允许送给客户。正式接客不到两个月时间,虽然还远未达到成功,但目前已做到每天都有客户订单,财务上已实现盈利,未来相信一定会比大部分 app 开发者更光明。(ps:我们没有请公务员吃饭喝酒泡桑拿,也没有塞钱给任何政府机关。当你的产品真的用心做到很好的时候,其实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的。)
这个项目让我沉思了很久:2007 年我曾把一个纯纯的 web2.0 网站做到了 alexa 中国区前 1000 名(如有质疑,请查询 2010 年附近的 tucia.com 排名),结果一路亏损,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员工;2011 年我把那个纯纯的 app 做到苹果官方推荐免费榜第一位(如有质疑,请看点此看截图),那段时间每天四五千 iPhone 安装量,结果一路烧钱,到最后濒临关闭;而如今,我只需把自己从纯纯的互联网降级下来,做一些看起来有些“低级”的项目,居然就能立即实现收支平衡。
除此以外,我还发现一个现象,中国消费者在与奸商们的长期斗争中,已经培养出了一种非常苦B的品质:只要不被坑,他就谢天谢地。如果商家严格做到了承诺的每一件事情,客户就会感动的泪如泉涌。如果商家不仅做到了所有承诺的事情,还很贴心的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我们给每位客户赠送非常好吃的樱桃和进口巧克力作为甜点),那么客户就会激动的哭天喊地、奔走相告,推荐给他认识的每一个人。
其实这片肮脏的国土,就是上天赐予 IT 青年们的最好机会。
在一个不会练武的村子里,只要你会打两拳,你就是拳术最厉害的人;在一个没有服务意识、忽视产品质量的土地上,只要你用心做服务,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你就会成为这块土地上最出色的商家;在一个没有现代管理意识,不懂网络、不懂微博、不懂用户体验、不懂口碑传播的粗犷社会里,你只需要把之前花在 IT 产品上的心思的 10% 拿过来用,就可以秒杀一切天朝对手。
所以,
IT 青年们,当你在为网站的转化率苦苦思索的时候,当你在为 app 的活跃度辗转反侧的时候,当你在为融资计划苦苦哀求各界大佬引荐的时候,也许犯了一个错误,也许你们的脑子最值得闪光的地方,不是去悲催的 IT 界当炮灰,而应该是去按摩界、餐饮界、烧烤界、早餐界、理发界、送花界、纺织界、成人用品界、个人护理界、汽车修理界。。。与 IT 界相比,这些行业的确无比低级,他们的老板连 QQ 都会发音成“抠抠”,他们的员工一辈子都没用过 Email;跟他们解释什么是 SEO,什么是用户体验,什么是数据挖掘,他们会在听你说完之前就开枪自杀掉。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行业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正是因为如此,当智商高达 147 的 IT 青年还在为 3k 薪水拼命、而智商不到 50 的烧烤店老板正坐在 porsche 里玩着前面那位青年开发的 app 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仰望星空。
这些原始而纯粹的行业,正在等待 IT 精英们的降级,如同蒲公英一般的伞兵,在黑夜里从天而降,长驱直入,用最智慧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拯救这些早就该死的行业,屌丝的生命将会绽放出银色的羽翼,无比丰满,无比性感。
作者简介:罗浩,以昵称“Meditic”闯荡IT创业圈。他曾就读于北大微电子系,后休学创业,到如今已是拥有五年创业经验的创业老兵。7月初,他写了一篇总结自己创业经验的博客《降级论》,给不少圈内创业人带来理念冲击。在大家的印象中,创业就是一往直前,坚持到底。但Meditic用他自己真实的创业故事例证了,创业也可以以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取胜,一往直前带来的也许并不是胜利,而是毁灭,而聪明的“降级”,避开强劲对手们的锋芒,更饱含中国传统智慧。
最常见的创业开局
2001年,Meditic就读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2005年攻读硕士,2007年休学创业,但在2010年回到学校写论文,并最终拿到了硕士学位。关于自己的教育背景,Meditic如此介绍,“曾混迹于北大微电子系,无奈整日沉迷于开发网站无法自拔,专业课成绩勉强及格。”
和很多创业人一样,Meditic在读书时期就开始鼓捣项目。其中他最得意的是“采麦”网。“官方”的说法是,2007年的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夜,Meditic跑步回来,大汗淋漓地吃了一个冰西瓜,感到浑身透凉。突然间窗外下起了暴雨。Meditic躺在冰凉的地板上,看着窗外倾泻的暴雨、闻着清透的泥土气息,闭上眼,忽然感到一种特殊的惬意。他发现,生活中充满了让人惬意的东西,比如运动后吃西瓜,在下雨的夜里开窗睡觉。
Meditic意识到,这些转瞬即逝的思绪,往往到了第二天就会被彻底忘记。人类总是忘记生活中的美好点滴,却记住悲伤无趣的记忆,所以人类才会这么不开心。他希望能记录下那一瞬间的感动,于是便立即跳起来扑到了桌前,花了三个小时编出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并记录下那让他感到惬意的回忆。之后,他将程序转移到互联网,几经改进和演化,就成了今天的“采麦”网。
第一次“降级”
“采麦”网是兴趣之作,“相当于是练手”,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但这些“练手”的项目给Meditic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并促使他在2007年年底“ 顿悟,休了学,只身前往杭州创业”。
那个时候,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热点。Meditic找来了两个同学做帮手,在2008年年初建立了一个免费的图片处理平台——吐司网。网友可以上传需要处理的图片并提出处理要求,图片技师可以根据要求提供图片处理、合成、修复等服务。
吐司网获得了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也一度交出靓丽的数据。网站排进了Alexa中国区前1000名,注册用户曾达到50万,公司的员工也由3人增加至15人。Meditic讲述了“IT屌丝青年”的故事,“成本越来越高,每年服务器、带宽租金、房租水电、广告运营等成本,已经达到了十七八万,屌丝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终极问题:如何盈利?”这也是他的困境。他说:“中国社会的审美层次还是位于很低的水平,设计的价值被远远的低估。比如日本的无印良品,可以靠设计来做到很贵的售价。而中国的产品,只能靠低价去获取市场。”国人对设计的不买账,也让网站看似风光,却不能够获利,只能以裁员等方式开源节流。
是苦苦支撑,期待春天的到来,还是果断放弃,开辟另一个战场? Meditic最终选择后者。他将行业内的巨头们比作“泰森”,他说,“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上挂一个‘拳击高手’的招牌,被那么多‘泰森’追着打? 我把这块招牌卸了,找个完全没练武的人去比拼。”
2008年年底,Meditic开发了吐司网的海外版。与中文版相比,海外版抛弃了设计社区的概念,是简单的“平面设计的B2C ”模式。从社区到B2C,这是Meditic的一次“降级”;从国内转攻国外,也是“降级”。而“降级”的结果是“立刻扭亏为盈”。“中国的设计师,待遇和街边文印店的小工差不多。而在美国,平面设计师可以拿到每小时120美金的酬劳。”Meditic点出其中的关键。
第二次“降级”
2011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众人追捧的热点,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交友软件更引起跟随狂潮。Meditic称自己“犯贱去趟了移动互联网的浑水”,当年5月份他推出了“魔果”陌生人社交App。
为了设定魔果的功能,Meditic的团队与20个1988年至1994年之间出生的年轻人,做了一个简单的访谈。访谈只问两个问题:1. 小明是你的同学,小明有个美女(或帅哥)朋友叫小张,有一天小明带上小张和你一起去K歌,你很想和小张交往,会怎么迈出第一步?2.第二次和小张见面之后,你发现小张对你的感觉也不错,你会如何做?对于第一个问题,几乎所有人的选择都是:回家后找小明,让小明找借口再安排一次K歌或饭局,创造第二次和小张见面的机会。而第二问题的答案也惊人一致:希望三个人一起玩牌(杀人游戏等互动性很强的游戏),在强烈的互动中,消除相互之间的距离感。
就这样,Meditic确定魔果的理念是,搭讪是需要理由的,要为陌生人创造“有话可聊”的交流机会。他强调,“魔果有很大的创新:用手机游戏来社交。这个模式没有抄袭任何人,国外没有,国内也没有。”
魔果上线一周用户就超过1万,能达到每天四五千的iPhone安装量,曾被列为苹果官方推荐区免费榜的第一位。但Meditic很快发现他又陷入和当初做吐司网一样的困境,“他妈的又被一帮泰森们给围住了”。越来越多的手机社交应用出现,竞争惨烈,而令Meditic绝望的是,“当泰森中的战斗机——微信,变得无比牛逼之后,我就知道,战胜这群泰森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路烧钱,并濒临关闭的魔果,遭到Meditic的抛弃。他再一次选择了“降级”,“把自己从牛逼哄哄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降级到了一个被人不齿的低级项目:Tucia Baby”。
Tucia Baby是为婴儿拍摄照片的服务项目,属于常见的传统行业。Meditic发现,按摩界、餐饮界、烧烤界……这些传统行业的人缺乏互联网知识,“他们的老板连QQ都会发音成‘抠抠’,他们的员工一辈子都没用过Email,跟他们解释什么是SEO,什么是用户体验,什么是数据挖掘,他们会在听你说完之前就开枪自杀掉”。如果IT青年愿意“降级”到这些行业,用互联网来“拯救这些早就该死的行业”,绝对大有可为。Meditic说他基本上就按照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去运营Tucia Baby,除了客户带婴儿到店里拍摄外,其他一切流程包括营销、预约、客服、后期等都放在网络上。与在IT界苦寻盈利模式不同,这个项目正式接客两个月,财务上已实现盈利。两次的“降级”,可以说是Meditic创业的主旋律,但却绝对不是创业圈子里的主流价值观。通常报道的励志故事是,某位创业家面临困境,继续一往无前,坚持到底。但Meditic用他自己真实的创业故事例证了,创业也可以以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取胜,一往直前带来的也许并不是胜利,而是毁灭,而聪明的“降级”,避开强劲对手们的锋芒,更饱含中国传统智慧。
对话Meditic
问: 创业要比上班承受更大的压力,你是怎么排解的?
Meditic 正好相反,我觉得创业的压力更小。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失败了,也是自己喜欢的。这就好像追求女人,和一个美女在一起,即使最后分手了,也不会后悔。如果为了每个月几千块薪水,去和一个自己没感觉的恐龙一天8小时生活在一起,我觉得才是真的压力,我做不到。
问: 你觉得创业最难的是技术、金钱还是其他?
Meditic 对于我这个行业,技术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把成功率提高好几倍。但关键还是:兴趣+商业触觉。没有兴趣的话,难以坚持下去,还没赚钱就放弃了。没有商业触觉的话,即使坚持下去,也会饿死。
问: 年轻人创业需要在哪方面做好储备?
Meditic 大四毕业之前,一定要培养起自己对某一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哪怕是打游戏、看小说也好。对什么都没兴趣的人,我是无法想象能有什么作为的。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 本文首发于帝都小强
本文首发链接地址: https://www.xudeqiang.com/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