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
11月
莫里斯评毛泽东时代的两个观点值得重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所著《毛泽东时代:1978-1994,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考察》一书第八章对毛泽东时代做了中肯的评价,其中有两个观点值得重视:
一、毛泽东领导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
莫里斯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1/15。然而,是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在世1/4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
在毛 泽 东当政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如果从1952年算起则增长了12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1948年以前中国重工业特别匮乏)。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 东时代结束为止,尽管’大跃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工业产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的百分比最大,当时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于毛 泽 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莫里斯说:“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现代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实际上,中国1950年―1976年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世界各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莫里斯还说:“在毛泽 东时代,中国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在城市几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皆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规划。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得到了贯彻。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65岁。
毛泽东――人类最善于创造奇迹的智慧之神 。”
莫里斯用铁的事实否定了毛泽东领导的经济建设是失败的,毛泽东不懂经济的观点。
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是以毛泽东领导的建设成果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改革就没有对象
莫里斯说:“如果不去正确地证明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注: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工业产值却排世界第七位,且其中有相当大部分的产值是外资在中国办的企业产出的),就不可能理解毛泽东时代遗留给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毛泽东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莫里斯还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八十年代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
莫里斯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使改革不走到斜路上去,而最终取得伟大成功,她与毛泽东也还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正如牛顿所说,假如我比别人站得更高,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
有些人说,如果不走毛泽东路线,如果提前二、三十年走刘邓路线,中国早就普及汽车、别墅了。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的思维能力非常令人怀疑。如果说,一个任人要挟、任人宰割的人口大国不集中力量优先建立强大的完整工业体系特别是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也能像新加坡那样快速富裕发达,那绝对是天方夜谈、痴人说梦。二战之前美国没有电脑,难道就可以说二战之前的几十个美国总统都不行?二战之前美国人均只有几千美元,而现在美国人均有几万美元,难道就可以说如果没有二战之前的几十个美国总统的话,美国就可提前一、两百年达到人均几万美元?
作者:韦实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 本文首发于帝都小强
本文首发链接地址: https://www.xudeqiang.com/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