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12月
曾国藩学说的精要:勤谦敬恕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集儒家之大成者,多为世人所推崇。最近几年,我在工作之余看了一些关于曾国藩的书籍,也做了一些读书笔记。虽然深知自己天资愚钝,不能领略其中太多深义,但还是感觉受益颇多,常有脱胎换骨之感。
曾氏学说,内容非常丰富,但对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他所讲的“勤、谦、敬、恕”四字。《曾国藩家书》中这样讲到:“古人修身之道,不外乎勤、谦二字。圣贤豪杰,不外乎一‘勤’字,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乎一‘谦’字。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所谓朝闻道夕可死矣。”还讲到:“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此所谓敬。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此所谓恕。”
“勤、谦、敬、恕”四字,在曾氏典籍中讲的比较多,是曾氏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的多了,对这个四个字,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一说“勤”字决。天道酬勤。勤俭自持,习劳习苦,是做人的根本。《增广贤文》也说: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一生之季在于勤。“勤”字决,“勤”字贯穿于《曾国藩家书》始终,他说:“勤俭二字看似平淡,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曾氏临终时还在其遗嘱中教育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试不爽。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才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劳而神鬼不歆。古之圣君贤相,莫不以勤劳自励。为个人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曾国藩对人性的分析也非常深刻,和现代的行为心理学教义不谋而合,较之西方的《卡耐基成功学》,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凡人这情,莫不好逸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我辈宜深戒之!身体虽弱,却不宜过分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智慧愈苦则愈明,此以志帅气之功效也。每日做事愈多,夜间临睡则愈快活。”
二说“谦”字决。曾氏云:“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他把“傲”视为凶德。他还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曰长傲,曰多言。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身。”
曾国藩强调做人要做到“不忮不求”。《曾国藩家书》中讲到:“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争宠,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功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三说“敬”字决。曾氏“敬”字决,涵义丰富。其主要旨义,在于“敬”可以强身健体。曾氏典籍中多处讲到:“主敬则身强。”他说:“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敬”字决,在待人接物上,似乎与“谦”有相通之处。他强调对待朋友,要善始善终保持恭敬态度,不可因交情渐深而有所懈怠。《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颇有深义,就是着重阐述这个问题。书中讲到:“若果威仪可测,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可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能复受其益矣。”因为是好朋友,交情深,而“渐至慢亵”,这就是我等庸庸之辈常犯的毛病!其结果就是“不能复受其益”!
“敬”字决的“庄敬”之意,也有“刚强、坚挺”之意。曾氏强调做人要有强毅之气,要有挺膺负责、挺身而出的勇气。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挺经》中讲的比较多。他在家书教导子弟:“刚毅之气,决不可无。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自胜者强,他还提出了“以志帅气”之说,他说:“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也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
同时他还强调了关于立志的重要性。他说:“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于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贤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趋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四说“恕”之决。“恕” 与儒家“仁”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儒家的“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仁”中有“恕”,“恕”中有“仁”,恕更强调“宽恕”。曾国藩认为“求仁则人悦”。他对儒家学说做了这样的总结:“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还说:“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乎?”我辈之人,于现代社会,太过于强调竞争,最缺乏的或许就是这种“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境界和胸襟!有些人既容不下人之能,又见不得人之庸。慕人之德盛,却容不下人之俗!如此小鸡肚肠,怎能成大事?
曾氏学说,对国人影响颇深。诸如毛泽东、蒋介石一类领袖人物,对曾也推崇备至。时至今日,亦不乏孜孜以学者。然如曾氏弟子,晚清中流砥柱李鸿章所说:“曾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然从学者从,得真传者寡。能领悟其中真义切身践行者,更是少之又少。”对于曾氏典籍,我之所学或许只是管中窥豹,所能领悟的更是九牛一毛。鉴于自己阅历有限,对其中许多精微之义或许还是一知半解,以后还须加倍努力,常看常新。 “学不在多,贵在有用”。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至少也应该谨遵曾氏 “勤谦敬恕”四字教诲,以不负平日所学!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 本文首发于帝都小强
本文首发链接地址: https://www.xudeqiang.com/319.html